继“绝望的文盲”“演贝”后,央视网如今终于对“资源咖”动手了。
“资源咖”,在影视圈并不少见,已经沦为了贬义词。
为何如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央视网的点评可谓一针见血。
“观众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资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资源咖’,‘占着茅坑不拉屎’。”
“演技毫无长进,还反复刷存在感。”
提起“资源咖”,显然,在影视圈从来不缺乏。
一开始,一些演员都是由于“星二代”身份的影响,享受到了不少优渥资源。
诸如陈凯歌、葛优、陈佩斯、田壮壮……
他们都是出身于演艺世家,所以或多或少都会被优待,享受更多更好的资源。虽然那时还并不流行什么“资源咖”,可是实际上也就是“资源咖”。
但是他们却用能力和实力证明了自己,而并不是“才不配位”。
可是到了如今,到了第三代,或者当下的“星二代”,或者一些流量明星,明明没有什么实力,却被硬捧,才不配位,最终被冠上“资源咖”的标签。
一部部作品翻车,一次次表演拉胯,可是资源依然源源不断,终究还是引起了大众反感。
这些“资源咖”,所出演的作品,往往都是大制作、好班底、“戏骨”作配,可是结果要么没水花、要么没口碑,还经常火了配角、凉了主演。
即使被口诛笔伐,但是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征战。
有网友说:更精准的来说,我们讨厌的是“没文化+无才华+立虚假人设+没演技+没台词功底“只凭着公司运营炒作立虚假人设和找水军造谣,以不正当手段抢夺本就不适合他资源的”资源咖”。
除了流量型资源咖,还有星二代、关系户资源咖。
仗着自己父母,原本是演艺圈新人,却能够在大剧、热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可是往往都成为了败笔,这在这两年的电视剧中颇为常见
《狂飙》《我们的日子》《平凡之路》《熟年》等,在这些热播剧中,关系户一个接一个,无一例外,关系户们都成为了败笔,甚至连累了颇具才名的老父亲、老母亲。
大众对“资源咖”不满,除了实力匹配不上资源外,还有就是大部分有实力的演员却无戏可拍,无人问津,而这些“资源咖”却越级而上,跳过了蛰伏期。
毕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圈子,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为幸运儿的,“大部分人都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蛰伏期,从路人甲开始熬,积攒作品、口碑、经验,一步步走出来”。
金字塔尖的依然还是少数,被远远甩在身后的,才是这个行业的绝大多数。
真正优秀的演员,都是历经一段无人问津、灰暗迷茫的“蓄力”之路。
诸如秦昊、张译、张颂文,尤其《狂飙》中集体被看见的“大叔团”,李响、老默、小龙小虎兄弟的扮演者们,这些没有一个是资源咖,都是一步步摸爬滚打而来,最终用优秀的作品,精湛的表演证明了自己,火出了圈。
这些好演员,即使如今大火,也依然不骄不躁,继续认真对待每部作品和每个角色,只为为大众带去更多优秀的作品和表演,而并不是追求其它。他们心怀敬畏和责任,所以才能够走得更远。虽然大器晚成,却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健。
相反,部分资源咖,由于过早成名,被粉丝簇拥,资本力捧,结果却更容易心态失衡最终导致行为失范,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塌房翻车者不断,明明前景一片大好,结果却早早地断送了大好前程。
如今的偶像早已变质了,不再是那个高标准高水准的行业楷模,而是守身不正、业务不精,仅凭一张脸、一个打造出来的“人设”,成为万千粉丝的偶像,成为资本的提线木偶。
央视网比喻的巧妙:
“道理很简单,种庄稼时,幼苗成长期反而要断水断肥,让它们把根系扎进更深的泥土。农人们把这叫作‘墩苗’,而一个劲地施肥,则会‘烧苗’。”
这些塌房翻车的“资源咖”无疑就是那些被施肥过度的幼苗,根系还未扎稳扎深,怎么能够抵挡住风霜雨雪,反而因为过度施肥,营养过剩,被彻底烧掉了。
“枝繁叶茂是你可以看见的,但是支撑枝繁叶茂的是它的根系,只有根扎得越深,扎得越牢,有朝一日,才可以绽放出一朵漂亮的花。”
张颂文如是说道。
“拔苗助长”是要不得的。
而对于资源来说,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就像肥料一样。
“用好了,锦上添花;用不好,糊得更快。命运给你的每一份资源,都暗中标好了价格。”
一旦过了保护期,最终还是要以真实水平面对市场、面对观众。
退潮了,裸泳者自然就暴露无遗了。
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才不配位之时,是最容易翻车的。
所以,“资源咖”想要走得更远,就是要付出双倍的努力,要让观众信服,还是得靠真本事。
各种虚假的标签,各种营销炒作的包装,最终都不过是一地鸡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