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年办集会 乡村旅游再复苏

——黄平县白保坡苗族芦笙节侧记

吴忠寿


【资料图】

今年5月12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新州镇白保坡农历三月爬坡节芦笙节民族集会的第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络绎不绝的人们前来看会,那些热爱歌舞的苗族同胞,男男女女、大人小孩共跳芦笙踩堂舞,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好事连连。

据了解,白保坡三月民族集会时间共三天,白保坡苗语名叫“古壁翁”,位于黄平县城东南面,2013年前原属黄飘乡管辖现合并入新州镇,坡脚下有原黄飘乡的白保、翁开、仁坳、黄飘、李山寨、团仓、蒙加、哈龙共8个村,主峰海拔1334米,距县城21公里。每到集会期间,苗亻革同胞们就不约而同的赶到白保坡来吹笙踩舞、游方对歌,在当地习惯中也叫“爬坡”或“登高坡看会”,相互传递祝福。

白保坡地势虽高,但地还算面平坦开阔,绿草茵茵,有山有水,杂草众生与遍地野花,低矮的松林、杂树造型别致,那里是周边百姓放牧的最好地方。站在白保坡上登高远望,视野开阔,远处绵延的群山尽览眼底,山间梯田环绕;四周的山腰上一个个苗、革村寨星罗棋布,炊烟袅袅,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芦笙会期间,在白保坡山顶上,山腰间,一片人山人海,芦笙坪上,笙歌阵阵,苗舞翩翩。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头顶银冠帽,腰系银腰带,佩戴串串银项圈、层层银手镯,踏着轻快的芦笙舞曲,踩出未来的一个个民族新秀,革家同胞也来了,革家姑娘提着香喷喷的糯米,吹着喧天的芦笙,唱着高昂的革歌,围成圆圈,翩翩起舞。芦笙坪旁,人们兴高采烈地相约围坐,喝着醇香的米酒,品着清香四溢的狗肉汤锅,人们都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中。

斗牛是在芦笙场旁的凹地上,四周的山坡是天然的看台,每当斗牛一开始人群像逆流的潮水向山上涌去,四周山腰上人潮涌动,呼喝喊叫,实有天崩地裂之感。斗胜了的牛王,以胜利者的姿态再次入场示威,由主人牵着向狂欢的人群致意,人们相争着给它披红挂彩。

白保坡的赛马场赛道一半在平地上,一半在山地上,赛道长500多米。比赛还没开始,激动的马儿在起跑线上不停地转圈,似乎在做热身运动,哨音一响,几十匹骏马像离离弦之箭,直接冲向对面的山顶(终点),独特的赛马方式彰显着黄平苗族、革家人民挑战困难、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白保坡芦笙会是一个民族团结的盛会,是苗族、革家等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盛会,是传承保护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多民族非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佳平台。苗族、亻革家人吹的芦笙,象征着吉祥与喜庆,和谐的笙歌、跳跃的笙舞,共同谱写着那里的苗族同革家人一代胜过一代,一年胜过一年的繁荣时光。

每年黄平县白保坡芦笙会,吸引来自凯里、福泉、瓮安、余庆施秉、镇远、台江、雷山等邻近周边的10多个县市各族群众前来看会,多时观众达四五万人,少也在1万人以上,白保坡四面环山,是观众的天然观景看台。

农历三月,往往是映山红开遍山头、山腰,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散落于丘陵地带的苗村亻革寨尽收眼底。芦笙坪内外,笙歌喧天,马蹄声声,百鸟争鸣。

去过白保坡看会的人,都感觉到那里是大自然的氧吧,有天然的芦笙舞蹈会场和斗牛场所,有自然的山坡观众集会看台,自然生长出来山花、野草、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风景画,是以前那里苗族革家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理想之地,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天然芦笙会场。

今年的白保坡民族集会,时间正是5月12日至14日(农历三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恰好遇到了周末,前来看会的人比前几年增多,但也因车辆过多、停车场地有限给许多游客带来了不少的遗憾和不便。

据悉,今年农历三月,黄平县境内的重安镇马鞍山、王家村、谷陇镇的平安、加巴那边的平寨、新寨、牛场村各地通过举办各种民族集会和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县内外广大游客前来看会游玩,在领略“秀美黄平·风情苗乡”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有力地助推了黄平乡村旅游的快速复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