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武则天不改长安“京师”之名,而将政治中心移到洛阳,是在封建社会以男子为传统继承制度的局限下完成的。这种妇女篡夺政权、改朝换代所采取的合乎逻辑的措施,显示了她在不能摆脱历史局限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政治才能。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 夫为妇纲” , 是天经地义的。武则天虽然能爬上皇帝的宝座,但她无法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帝位继承制度。她是李皇之妇,其子是李皇之后。尽管她可以赐中宗、睿宗姓武,但没人会视中宗、睿宗为武氏之后。就连武承嗣、武三思也不承认他们是武氏之后,所以多次使人给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当时睿宗为皇嗣)。甚至突厥的默啜可汗也不承认中宗、睿宗姓武。武则天为了对突厥和亲,派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去纳突厥女为妃,默啜可汗对同去的武周使臣阎知微表示拒绝,并说“我女拟嫁与李家天子儿,你今将武家儿来,此是否天子儿?我突厥积代己来,降附李家。今闻李家天子种末总尽,唯有两儿在,我今将兵助立。” 连突厥都视中宗,睿宗为李皇后代,那么唐宗室成员就更不必说了。

武则天既不能把亲生儿子作为武氏之后,也不可能改变以男子为中心的继承制度。在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她也不可能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所以,当有人建议立武三思为太子,甚至武承嗣、武三思本人也要求当太子的时候,她都没有轻易做出决定。反而,她却十分重视反对者的意见。凤阁侍郎李昭德说 “天皇(高宗),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子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宰相狄仁杰也曾以类似的道理劝说武则天。最终,武则天还是把帝位交还儿子了。表面看这是李、武斗争中武氏的失败,实际上这是武则天对夫权统治无能为力的表现。

在夫权思想的支配下,武则天不能像刘邦代秦、李渊代隋那样,彻底与前代决裂。也不能把前代皇帝作为反面人物,以说明自己改朝换代的合理性。她曾是唐太宗的才人、唐高宗的皇后,既不能贬低太宗,也不能否定高宗,贬低或否定他们就等于贬低或否定自己。因此,她只能是遮遮掩掩、羞羞答答,逐步升级地爬上皇帝的宝座,而且与李氏皇族藕断丝连,无法彻底决裂。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若在长安另立武氏七庙、建明堂、置社稷,不但明显露出武氏的篡权之意,而且也不能显示武氏比李氏更高一等。她在洛阳另起炉灶,新建政治中心,既不触动李氏在长安的原有地位,也能显示出武氏在洛阳的至高无上。这也是武则天在不能摆脱历史局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政治才能。

光宅元年九月,武则天刚改东都为神都,武承嗣就请立武氏七庙,武则天虽答应 了,但一直到天授元年九月改唐为周,正式称帝以后,才将武氏七庙逐渐建立起来。在这期间,她肯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垂拱四年正月,她“于神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庙,四时享祀如西庙(长安宗庙 )之仪。又立崇先庙以享武氏祖考。”她又命“有司议崇先庙室数,司礼博士周悰请 为七室,又减唐太庙为五室。”春官侍郎贾大隐奏:“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百王不易之义……其崇先庙室应如诸侯之数,国家宗庙不应辄有变移。” 武则天接受了贾大隐的意见,未把武氏的地位提高到李氏之上。

非常明显,她这个武氏之女,李氏之妇,不管是抬高武氏,还是贬低李氏,都与她密切相关。她不能像男皇帝那样,视夫族为外戚。所以,她不得不再三考虑如何协调李、武之间的关 系。直到她做了皇帝,改置社稷于神都,还念念不忘她是李氏之妇,允许高祖、太宗、高宗与武氏祖宗一样受到祭祀,这正 说明她不能与李唐彻底决裂。如果她在 长安建周称帝,把武氏的地位摆在李 氏之上,那就是外戚压倒皇室,喧宾夺主。这样,莫说李氏会激烈反对,即使武则 天本人也会有不光彩之感。

封建社会的妇女 , 哪一个会希望自己的丈夫低人一等呢!换言之,武则天移都之所以势在必行,就是要通过协调李、武关系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这是她这个妇女皇帝的身份地位决定的。


关键词: